朋友整个状态还蛮好
我朋友跟我说,她前段时间整个情绪非常差,就经常在家里哭,胡思乱想。她的原生家庭很差,从小她的爸爸就喜欢在外面玩,欠赌债,玩小三。妈妈就一直隐忍,在家默默照顾爸爸照顾家。 父母都对她不在乎,从她在哪里读书,读几年级,哪个学校,包括后来结婚生子,家人都是漠不关心的状态。
所以,她从小对家的温暖很渴望,对物质要求一般。 但有段时间,她老公一直忙于打一个游戏升级。她感觉到不被重视,很焦虑,很崩溃,很怕变得和自己的原生家庭一样。
她完全没有告诉我,自己也因此跑去咨询了,还是看了我的咨询内容,还用了我的券。
她说她咨询了3.4次,就好了很多。
她跟咨询师讲了她的困扰,
咨询师问她,你纠结的是什么?
是父母不爱你?还是老公不爱你?是父母对你的情绪影响更大还是老公对你的情绪影响更大?
朋友:感觉我和你纠结的是老公爱不爱我,现在是老公我的情绪影响更大。父母已经离得比较远了。
那你理想的家庭亲密关系是怎么样的?
我朋友:懂得对方的需求,一起照顾小孩,老公主动承担好父亲丈夫的角色,能敏锐察觉我的情绪,并给予相应的情绪价值。
咨询师:你可以画一幅画,把你理想的家庭状态简单的画在纸上。
朋友画了2个沙发,一个茶几。一个围起来儿童游乐区,她和老公躺在沙发上看电视。
咨询师:为什么要把小孩围起来,隔离开?
朋友:我觉得小孩会打乱我的生活节奏,会干扰我的生活,我和我的老公很多争吵来自于带小孩。
咨询师:你的理想状态的由来?
朋友:我觉得很温馨,我很羡慕这样的生活。
咨询师:你有跟你老公聊过你的婚姻生活理想状态吗?你知道你老公的理想状态吗? 你老公愿意为你的理想状态配合多少呢?
朋友:我从来没有
咨询师:你是一个不愿意沟通的人?
朋友:对,不会。我爸爸妈妈也不会和我沟通。
咨询师:那你会怎么跟他表达需求呢?
朋友:通过发脾气,他只要没有做到我心里想的,我就会发脾气。
咨询师:我们来设定一个场景,比如今天你去楼下买菜,你希望你的老公是去帮你拎菜还是挑选还是付款? 可能你需要明确你的需求,他才会给你这个反馈,并在这个过程中习惯。
咨询师:关于父母,你觉得父母哪些地方做的不好?你理想的父母是什么样子的?
朋友:父母应该更关注我,会给我提供更多的帮助,应该是同行者,而不是旁观者。
咨询师:你觉得你的父母做到了哪些?没有做到哪些?
朋友:唯一做到的就是让我健康长大了。其他的都没做到。
咨询师:如果给父母打分,你能打几分?
朋友:4分。
咨询师:作为女儿这个角色,你给自己打几分?
朋友说她当时懵了,因为她没有想过作为女儿要干嘛? 她没能给自己打分,因为她从来没有思考过她要做怎样的女儿。
咨询师:你对理想父母的画面是怎么来的?
朋友:看电视剧看来的,很多温馨幸福的家庭。
咨询师:每一个小孩的心里都有一个完美父母的形象,每一个父母心里也有一个完美孩子的形象。你有没有觉得,父母在你的成长经历和性格养成是有正面帮助的?
朋友说她可能想了5分钟。
朋友:可能就是我非常独立的性格吧。 因为没人给我托底。所以只能独立的拼命向前冲,现在父母年纪已经大了,我也不会主动的关心她们,可能是一种报复。
咨询师:你希望父母感知到你的报复,并对自己曾经对你不作为后悔忏悔。
那你想要得到他们的爱吗?
我朋友说她惊了一下,她一直以为自己只是想要报复。但其实她还是想要父母的爱。
我听到这里也很无语,无论父母对我们做了什么,我们多讨厌父母,最后还是想得到父母的爱!
我朋友说,当时心理咨询的时候觉得不服气自己为什么要改变,但是最后她还是想改变现状,做出了力所能及的改变。
比如以前可能一年给父母打一次电话,现在一周打一次,并且会主动说想他们了。她说关系的的确确还是变好了很多,自己也很开心。 跟老公的关系也变得更好,老公会根据我的需求来满足我。现在感觉我的婚姻还蛮理想状态的。
的确,这次我回来觉得我朋友整个状态还蛮好的。
我自己也是因为心理咨询想通了很多
页:
[1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