有纯粹的爱或不爱吗
觉得在感情里,不存在纯粹的“爱”或“不爱”。
而很多人,都会从爱或不爱的角度去看待自己的亲密关系。
——比如,当另一半对自己冷淡了一些,没有及时回应自己的消息,高浓度的感情突然变淡了,就会认为伴侣不爱自己了,会质疑和攻击对方;
或是,我们试图找到一个人给自己足够的抱持感。假如另一半顺从自己、照顾自己的感受,就会有被爱的体验,而当伴侣做不到时,就会认为对方对自己“不够爱”,会陷入到这种对方不够爱自己的评价体系中,把一切问题都归因成另一半不够好、不够认同和迷恋自己;
还有的人,当伴侣提出分开时,会陷入到自己汹涌的情绪中,认为另一半要抛弃自己了,不愿意爱自己了,就会沉浸于自己的内在感受,觉得自己的价值得不到对方的认同,开始自我攻击,但很难去看到伴侣提出分开的真实动机是什么;
……
这些行为,都有一个共同的指向——我们期待在感情里能找到一个人,让ta为自己负责。
也就是说,你想要的爱是一种自己能全然退行成小孩的状态,想要伴侣肩负爱人的责任,你渴望自己被宠爱、被重视,期待能永远以孩子的姿态在亲密关系里被照顾,想要另一半是那个有能力爱人的大人。
当你们的感情有了一些变化,或者伴侣的行为不契合你的预期,你就会攻击对方,因为你认为自己的幸福理应由伴侣承担和负责。
所以,另一半满足你的需求时,你会体验到被爱;伴侣不满足你的需求时,你会认为对方对自己不够爱。
在这种视角里,你把自己放在了“理应被爱”的一方。
因此,你会用自己的主观感受去评判对方,但很少能在意到伴侣需要什么。
其实,在感情里,爱和不爱往往是一种流动的状态。
假如我们懂得关系的经营,能看得见伴侣的内在需求,可以在和伴侣相处的过程中施加正向的力量,那么关系中的爱就会流动起来,会积攒、会给彼此滋养。
但如果我们在感情里总在和伴侣相互损耗,自己意识不到伴侣的需求,另一半也没有动力满足你的需求,你们就会体验到不被爱的匮乏感,相互都从对方身上得不到情感需求的满足,即使过往你们是朋友圈子中的模范夫妻,感情也会往不爱的方向去流动,爱意会被消耗,彼此会变得失望、绝望、无望,没法再让婚姻继续下去了。
所以,婚姻里真正难的,是彼此该如何相处?在相处的过程中又是否能看见对方的需求?怎么避免爱意的损耗?如何去建设爱、创造爱?
与其总处于被爱者的位置上去“期待”与“审判”,不如在具体的生活中,让自己有获得幸福的能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