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的婚恋市场是什么样子的
1,上层人都是在自己的环境里找,同学,同事,朋友,父母的朋友,相互介绍。门当户对。要么就是美貌和金钱的价值交换,初恋。反正人品不错又没啥特大本事的人,结婚都比较早。
2,中间的人精致利己,你比如未婚的医生,律师,金融男,还有一些老师,说出去好听但收入也就那样吧,不太舍得给女的花钱,也就没啥高质量配偶,往往已经开始思考欧洲配种了。
这种人的做事风格,是剥削和伪善。
3,公务员,大多会去娶一个小学老师,女人里的“老实人”和繁殖皿。
4,然后就是底层人,各种互害,性别对立,没眼看。高呼没有爱情了,其实是自己身上问题也很多。男的抠,女的贪,都想跟对方玩杀猪盘,骗子宫骗保姆或者骗财礼骗房子。
并不是婚恋市场完全不值得探索,是你自己所处的环境决定了你的情感模式。
也很分化,其实所有的事情,都很分化,不存在共同怎么样。分配和再分配的问题。
我认识的30多岁的副主任,已经开始考虑休假的时候去趟乌克兰了。因为他年轻的时候只谈给白睡还贴点钱的白富美,老了没有这种憨女的了,他也不想出彩礼,出了也嫌中国美女姿态不够下贱。
中国男生是看AV长大的,即不管我是何等社畜天菜都会跪舔我,女生是看偶像剧长大的,即不管我是啥平庸丑女男一都会绕过大美女脑残一样独宠我,需求不咋对得上号。
馊先生,寡大夫,账房先生不是大战略家,你和中产阶级广泛接触,或者出身于这个群体,会觉得,体面,能装,但也没啥太大意思。就那样吧。说白了,还是穷人。苦逼奋斗积累的穷人。
穷人家严防死守孩子早恋,富人家14岁就开始给女儿规划,练手真的要趁早,还是那句话,环境不一样,你女儿的周围都是精神黄毛凤凰男,人家身边都是潜在校园里就可以拿下的豪门。
我只看到了分化,都不能一概而论。
李湘把王诗龄送到英国贵族公学,住公主住过的宿舍,十几岁已经开始给她扒拉对象了。谷爱凌也在斯坦福里谈了名门之后。有钱人培养小孩儿就是,N手抓